2025 年的铜价: 看涨还是看跌? | IFCM
IFC Markets - 外匯交易

2025 年的铜价: 看涨还是看跌?

2025 年的铜价: 看涨还是看跌?

在投机、人工智能炒作和经济形势变化的推动下,2024 年的铜价波动剧烈。人工智能热潮使铜需求预期上升,因为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电力和铜密集型基础设施,成为投资者寻找下一个增长动力的重点。

2025 年,交易者需要过滤市场噪音,关注供需基本面、地缘政治风险和宏观经济趋势。


2024 年铜价涨跌

2024 年 5 月,受人工智能需求和军费开支投机性押注的推动,铜价跃升至每磅近 5.20 美元或每吨 11500 美元的历史新高。但是,尽管人工智能和电气化仍是长期需求驱动因素,但它们未能弥补结构性弱点,尤其是中国建筑业的结构性弱点。随着投机性多头头寸的平仓,特朗普的关税和强势美元进一步对价格施压,抹去了今年的大部分涨幅。


2025 年供应展望

尽管 2024 年供应链出现中断,但预计 2025 年全球铜产量将会增加。供应方面的主要发展:

  • Codelco 的产量恢复和 Escondida 22% 的同比增长将支持智利的产量达到 540-560 万吨。
  • 虽然大型新建项目不多,但阿尔马利克(乌兹别克斯坦)、卡莫阿-卡库拉(刚果民主共和国)、QB2(智利)等矿山的扩建将增加新的供应量。
  • 随着 CMOC 的 Tenke Fungurume 和 Kisanfu 矿山不断扩产,刚果(金)的矿山供应将继续保持增长。
  • 如果巴拿马科布雷矿重启,每年将增加 30 万吨的矿山供应,这将使市场盈余延续到 2029 年。

一句话: 供应量正在增加,除非需求大幅超出预期,否则看涨押注的风险较大。从历史上看,类似的供应扩张--如 2018 年智利和秘鲁矿山的供应增加--导致价格长期停滞不前,尽管看涨的论调不绝于耳。


需求驱动力

中国消耗了全球 56% 的铜,这仍然是最大的问号。让我们来看看主要的需求趋势

  • 中国房地产行业可能出现 50%的峰谷回调,这可能会大大削弱铜的需求。
  • 2024 年,中国国家电网投资超过 4000 亿美元,但 2025 年是否会继续如此尚不确定。
  • 加拿大皇家银行预计,2025 年全球铜需求将增长 2.9%,但中国的增幅预计仅为 1%。

除非中国的经济刺激措施比 2024 年更加有效,否则需求的强劲程度可能不足以抵消供应的增加。


铜价预测

投资银行对 2025 年铜价走势的看法不一:

  • 看涨案例: 高盛(Goldman Sachs)维持 10,160 美元/吨的平均目标,而摩根士丹利(Morgan Stanley)认为到年底铜价将达到 9,500 美元。
  • 中性至看跌: 加拿大皇家银行和蒙特利尔银行预计价格将徘徊在 8800 美元/吨(4.00 美元/磅)左右。
  • 看跌情况: Capital Economics 预计铜价将在 2025 年跌破 9,000 美元,到 2026 年平均价格仅为 8,000 美元。

较大的价格区间表明中国需求的恢复和供应链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。


2025 年的主要策略

鉴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及其与过去市场周期的一致性,交易者应考虑以下策略:

  • 淡化炒作: 铜以前也曾出现过投机性暴涨,但往往很快就会瓦解。如果出现另一种人工智能驱动的说法,要警惕过度扩张的多头头寸。
  • 关注处理费: 冶炼厂处理费降至历史最低点,表明精矿供过于求,而非需求看涨。密切关注炼油厂是否真的会在 2025 年减产。
  • 关注中国的刺激政策:如果中国政府意外加大财政或货币支持力度,可能会引发短期价格上涨。
  • 供应链风险: 潜在的供应中断(罢工、政治不稳定)可能会造成短期挤压,但不太可能抵消整体过剩。
  • 特朗普贸易政策: 美元走强和潜在的关税可能会对铜造成压力,因此美元走强是需要跟踪的重要宏观因素。


总结

铜多头押注于人工智能、电气化和供应瓶颈等长期趋势,但监管变化或技术转变等潜在风险可能会挑战这些论述。

然而,从短期来看,供应过剩、中国需求疲软以及宏观经济障碍都表明我们应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。目前,大多数预测都围绕着 8800 美元/吨的水平,交易者应保持灵活,避免在没有坚实基本面支持的情况下追逐投机论调。

细节
作者
Mary Wild
發佈日期
24/02/25
閱讀時間
-- min

試用交易模擬器

0
百分比 1:100
保證金 1000
計算基礎
狀態: 關閉 交易
修改:
上次收盤
開盤價
今日, 最大
今日, 最小

准备好交易了吗?

instrument
如此好的交易條件,
親身體驗一下吧.
instrument

Other News

Close support
Call to Skype Call to QQ Call Back